第26章 第二十六章交谈_农门长孙逃荒记
笔趣阁 > 农门长孙逃荒记 >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交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章 第二十六章交谈

  说句实在话,家底儿不够的人也根本不敢就这么贸然地随着周老爷子一家逃出来,所以,当周大新说到十五两银子的时候,众人心里一盘算,其实七户人家平分下来也就二两多银子,要说心疼那肯定是心疼的,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天艰苦的生活,好不容易能够有个机会让一家人轻松这大半天,仔细想想,再闻闻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,还是认了吧。

  更何况,在周大新和大猛搭话的时候,董文旭也跟大家科普了一番关于驿站的基本知识,他们当了一辈子的平头百姓,现在居然能够有机会在大人们才能住的驿站里呆半天,哪怕回头返乡跟族人说起,这也是个极有面子的事情,不是吗?

  所以,众人对这个价格并无二话,当然,周大新也没忘记叮嘱大家,对着驿站里的人要守口如瓶,不要像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老底儿全都交代出去,顺便把自己捏造出来的那套身份背景又说了一遍,听得众人那叫一个一愣一愣的,连连点头应下。

  那厢,大猛也跟后院厨房里的两个婶子说过了此事,既不用自己动手干活,还能有一笔银子拿,这种好事她们又怎么会拒之门外呢?要知道,就算是在驿站干活,就算这差事已经足以让许多村人羡慕万分了,可合计下来,她们每个月的工钱也不过是八百文,现在只需要把嘴巴闭紧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这不就白得一笔意外之财了吗?

  因此,大猛一说,两个妇人便忙不迭地点头答应了,大猛这才又来到门口,远远地冲着周大新招手,周大新意会,让众人拿起行李,和他一道过去,至于他们的板车,放在驿站平日里拴马的地方就好了。

  当然,大部分的行李都还是留在了板车上,众人只是将装了自家换洗衣物的包袱单独拿了出来,这才和周大新一起进入到了驿站之中。

  或许正是因为心理作用吧,脚步刚一踏进这里,众人只觉得哪儿哪儿看起来都比他们自家的屋子要好,即便是里正一家的房子也多有不及,但是要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,又觉得明明就到了嘴边的话却怎么样都说不出来。

  若是叫周长宁知道了,大概就能明白,这种心理应该是因为驿站沾上了官府两个字吧,即便是平民,遇上官府的人有理也会怕上三分,更何况,他们这一行人还逃了秦王治下的兵役呢。

  驿站很大,但众人的分工也十分明确,周三全和杨永康、周其光几个一块跟着大猛去到后院的水井里面打水,几名妇人则是去到后院的厨房,一部分人引火准备烧水让大家洗澡,另一部分人开始准备今天的饭食,眼下各家也不用分得那么清楚,这么多人的饭食做起来可不是一个小的工作量。

  当然,在厨房里,两个于驿站中干活的妇人也已经等着了,虽说不用她们沾手,但总得给周家村的人说说东西都放在哪里,柴房怎么走,洗澡用的木桶在哪里,搁置蔬菜肉这类东西的地窖该怎么走,哪些东西她们能够自由取用,这些都是得交代清楚的,而后她们才能撒手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。

  至于年纪大些的像周老爷子、董老爷子,就都坐在了大堂中,看顾着些几个小的,这些日子以来,不止他们累,就连孩子们也已经是筋疲力尽了,看在大人眼中,难免心疼。

  周长宁则是跟着周大新去搬木桶了,两个较大的木桶分别放在两间柴房里,待会儿热水烧好之后,便能让大家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了。

  一切能够干的零碎活计都做完了,他们几个这才在大堂里坐下歇着了,看到大猛从后院走了过来,周老爷子眼里闪过一道精光,笑呵呵地冲着他道:“大猛是吧?事情的经过我都听我家老大说过了,不管怎么说,还是要多谢你啊,要不是你这孩子好心肠,我们今晚怕是又要露宿在荒郊野外了。”

  周老爷子的年纪比他爹还大,就算是不认识的人,可好歹居于年长,人家那么客气,大猛也不可能就这么大大咧咧地认下了,赶忙摆手道:“您老这话太客气了,其实这也算是钱货两讫的事儿,我也没帮上什么忙。”

  周老爷子笑了笑,没再说起这一茬儿,反而换了另外一个话题:“我们从宛城过来,走了一路的官道,这才遇上了第一个驿站,你在驿站做事这么久了,想必对这沿路也要更加了解,不知道从这里到东阳郡还有多远呢?”

  周长宁那是自带外挂的存在,可周老爷子并不清楚呐,作为队伍里的领头者,别人可以稀里糊涂,他却必须要做到事事心里有底,眼下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可以探听一些有用消息的人,还不得抓紧这个机会呐?

  周老爷子要是问别的,大猛说不定还得抓瞎,但是要问到这个问题嘛,他可就有的说了:“宛城乃是东阳郡下辖的城池,两地之间相距大约一千余里,而官道上的驿站约摸四百里一设,也就是说,您老继续直行赶路,再经过一个驿站,走上一段路也就到了。”

  “那就好,这样我心里也就有底儿了,诶,对了,听说驿站不是会有来往的官员和衙差住宿吗?老头子方才和茶水摊上那位老兄聊天的时候,他却说已经有数日这里都没有官员队伍经过了,偶尔也就只有像我们这样过路的行人坐在那里讨杯茶水喝。”

  茶水摊上的老头?一听大猛便明白这说得是谁了,说起来,他们还是同一个村子上的呢,只不过,老人无亲无故,独自一人生活,着实艰难,他们村上的里正在驿站的主事跟前大打感情牌,硬是抢到这个机会给了他,有了茶水摊上的收入,最起码老人的温饱便足以有所保障了。

  “谁说不是呢?没有官员或衙门的队伍经过,我们这些人也就无事可做,这不,主事直接请了探亲假走了,其他人也被安排着放了假,就剩下我和两位婶子继续看顾着驿站,每天从早到晚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望着门外发呆。

  不过,主事请假以前,我们这里的人不知道是从哪里最先传出来的消息,说是西边和北边的两位王爷要打仗了,正在招兵买马呢,也不知道现在打起来了没有,说起来,宛城距离西边那位王爷的封地也不远,你们去东阳郡寻亲倒是走得及时,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战火一下子就烧到宛城那边去了。”

  或是许久没有人和他这样好好地聊天了,大猛絮絮叨叨的,恨不得把这些日子憋在嘴边的话一股脑儿地全部倒出来,但是话语中终于提到了众人最感兴趣的“打仗”两个字,只不过,随后,众人心里便是暗叹一声。

  听起来,大猛也并不清楚那边的战况如何了,也是,驿站里的消息来源不外是来往的队伍带来的,而一般人又哪里会关注打仗不打仗的事情呢,这又不像是周长宁所经历的那个信息发达的年代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